我们星期三谈了插叙的叙述方法。你们觉得这个方法对故事的叙述有什么影响?比方说,为什么黄春明在那么短的故事用了这样的方法?

我们可以从旺爷的话:“不骂不打不成人”来讨论几个问题。有人觉得旺爷的这个反应表示中国培养孩子的传统或者男女性的意味。我同意,都是有关的,但是在我看来,不能推演什么最要的意向。我自己不知道旺爷这样反应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毕飞于不是要说一个具体的教训,而是要描述很普遍的一个现象。话说回来,对我来说,怎么最好培养孩子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虽然每个父母都有不同的方法,但是一般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每个情况下,父母思虑最好的惩罚是什么。他们应该考虑很多条件,比如孩子的心理状况,孩子的行为,社会的要求,等等。

在《第二的母亲》这个故事中,巴金提出关于家庭之间关系的问题。那个叙述者说他觉得婶母很可怕,不太喜欢她。但是他似乎很喜欢所谓的妈妈,大概是因为她对他很温暖,很友好。我想知道,巴金觉得谁更重要,严格的父母还是体贴和温暖的父母?虽然父母对孩子很同情对孩子的心理大概有好处,但是也有坏处。关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什么样的关系是最理想的?最有益的呢?

我们都同意,《风筝》这个故事批评中国社会。在我看来,这个故事批评的一个具体方面就是私利和无私言行的冲突。很久以前,哥哥不支持弟弟放风筝是因为他觉得这样玩儿会让弟弟变成一个没出息的人。在这个情况下,好像哥哥的原因就是为了弟弟的利。但是后来,对哥哥来说,他讨弟弟的宽恕是为了自己的心理宽松。那么,我提出这个问题就是:在中国社会里,什么更普及,什么更重要,私利还是无私的利益?比方说,虽然中国促进集体的思想,但是中国人也有没有私利的思想?而且,你们觉得鲁迅要显明的可能是:中国人也是有私利看法的,而不只是有集体看法的吧?

大家好。我是段立诚,John 同学的中文人气[这是什么意思?]。我很高兴认识你们。一会儿见。 -段立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