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觉得抽烟在电影里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尤其是是七岁的孩子抽烟?对我来说抽烟可以算是比较大人的事,所以主角抽烟的时候是不是描述他们成熟的过程?

对我来说《周同学》最大的特点在于故事的情节。除了开头的一部分以外,故事的细节都是关于学生的一次聚餐。这样的话,阿成可以非常仔细地写他的故事而且可以努力写故事里的细节。结果是他写的字差不多都对故事有很大的意义。比如,她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好同学和坏同学上学的时候到底有什么区别,但是从他写的字读者能猜到好同学是指得到成功的那样的同学。他这样分学生是给读者解释中国社会的一个问题,富人对穷人的行为。阿成是故意写“歧视”这个词而且用他来描述好同学因为他觉得富人一直都对穷人不好。从周同学的例子来看,这个观点很明显。虽然他以前算是好同学,但现在因为他是个司机而没有什么地位他们开聚餐的时候一直都忽略他。周同学喝了醉以后好同学也不管他。这个情况就表示地位在中国社会里的重要。

好同学和坏同学是不是代表谁在职务上得到成功?周同学为什么还参加他们的聚餐呢?最后,根据别人对他的行为,周同学还能算是好同学吗?

萧红为什么要把黑瘦的女孩的一个同学当做故事的诉述着?我觉得这又是有怪怪的味道因为她在描述所有的同学对她不好的事情但她而且好像对黑瘦的女孩有同情但她自己也一直对黑手的女孩不友好。你们觉得其他的学生也跟诉述着一样对黑瘦的女孩有同情但没有积极地举措吗?

黄春明在故事里为什么常常把阿公和阿蒼叫做“老人”和“孩子”?你们觉得她要强调这两个主角的年龄差异吗?或者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关于#4个问题: 父母对孩子的爱肯定是很复杂的观念,而且我认为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看法。据我了解中国人早就有父母为了挣钱离开孩子去工作这样的事情。不过一般来说是因为他们穷得没办法。旺旺的父母而[虽]挣了许多钱但是还没有还加[回家]抚养旺旺。因此,有两个可能。第一是他们对旺旺的爱不够,第二是因为他们觉得挣更多钱给旺旺更多机会比较重要,所以努力挣钱。关于往[旺]爷对旺旺的行为,我觉得不算是爱。他和旺旺几乎没有说话,而且他只是骂孩子。我认为他只是保护自己因为旺旺的行为让他对[丢]面[子]了。

你们觉得旺爷听到旺旺咬了惠嫂的乳房以后的反应怎么样?你觉得打孩子是很合适的惩罚吗?而且,他对惠嫂的行为好不好?

对我来说《第二的母亲》这个文章也能在现代的社会有意义。虽然这个故事确实比较悲惨的,但是你想如果“我”没有找到他第二的母亲的话,他的生活会有多么难过?虽然不是她[他]真正的妈妈,但是我觉得第二的母亲对‘我’的影响其实相当大。文章里说“我得到了许多糖果、爱抚、鼓励、和温暖,”明明描述第二的母亲和“我”之间的关系充满爱情。由于有新妈妈,“【我】回家来就不觉得寂寞和单调了。我也不在妒忌那个有母亲的小厮了。”因此,好像这个故事的教训[为什么是“教训”?]之一就是不管是不是真正的妈妈,生活中有“妈妈”这个角色就好多了。

我还是不太清楚,你觉得那个女性到底是不是作者的妈妈吗?那个女性有的时候好性认识那个小孩子但是有的时候好像不认识。

我对风筝这个故事的了解大概不够大,但是我还是要说出自己对风筝的看法。对我来说风筝可能是批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故事。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故事是关注哥哥和弟弟之间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岁数等于地位。不过,虽然一般来说孩子越大他们对社会的了解越大,但是这却不总是对的。在风筝里,我们看能看到哥哥对弟弟的控制力。故事里的弟弟明显地喜欢放风筝,但是因为他的哥哥不允许这个玩意儿,弟弟顺从地放弃了风筝。他一次都不抱怨而且没有寻找父母的支持,只是听他哥哥的话而已。然而过了很多年以后作者发现他本来就是错的,但是他的体认太晚了。他寻找弟弟的宽恕但是弟弟已经把那件事都忘掉了。终究哥哥没有收到弟弟的宽恕,心里永远感觉到悲哀。这样看风筝的故事的话,显而易见故事的教训就是哥哥的较高地位不一定等于他总是对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怀疑爸爸妈妈是不是总是对的?老板呢?政府呢?好像鲁迅在使用故事让大家考虑地位和权利的关系。

你觉得你觉得叙述者的弟弟真的忘却了这件事,还是只是片它的哥哥,让他永远感觉到悲哀?

大家好,我很兴奋跟你们一起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