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17, 2011
黄春明在故事里为什么常常把阿公和阿蒼叫做“老人”和“孩子”?你们觉得她要强调这两个主角的年龄差异吗?或者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我认为黄春明把阿公和阿苍叫做“老人”和“孩子”的原因是他要强调年龄差异因为黄春明在故事其他的地方也强调年龄差异。在最后,两个人发火的事情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阿公说“这怎么可能呢?”的时候阿苍觉得他的意思是阿苍在说谎话。第二个原因是阿公和阿苍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孩子不停地说他真的买鱼回来了,在路上掉了,但是老人回答“那不是等于没买回来?”。这表现孩子觉得努力和诚实最重要,反而老人觉得成功最重要。这可能说明中国社会有随着年龄差异的矛盾。
-路爱玛
我同意孔文莉和刘皓天的看法。我觉得作者是用“老人”和“孩子”的称呼来强调他们之间的年龄差别,也是用这称呼来表示所有的高山人。在我看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作者还要强调叙述这故事的角度。叙述者不是阿苍也不是阿公,是另外一个人。虽然我们能从故事里的对话来理解那两个人物,但是故事不是从他们的角度来叙述。我觉得的这很重要因为对我来说,这强调故事是客观的。我们读《风筝》或者《第二的母亲》,我们只能从故事里的一个人物来了解故事里的内容讲什么。从一个故事里的人物来讲故事会影响故事里的内容。读者也不能了解其他的人物的看法。
方盈欣
这也是很好的原因,谢谢!
对我来说黄春明在故事里常常把阿公和阿蒼叫做“老人”和“孩子”因为他要阿公和阿蒼代表所有的乡土人。 黄春明是乡土文学代表,所以他要解释住在乡土里的生活。那,《鱼》不只是阿公和阿蒼的故事,也是很多别人的。在故事里用了“老人”和“孩子”让更多人对这篇文章跟他们的生活有关系。 这把黄春明的小说变成更重要还有令更多人要看。
-孔文莉
很好的看法,这个回答了我的问题!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 2023 中国现当代小说.Provided by WPMU DEV -The WordPress Experts Theme: Connections by www.vanillamist.com. Hosted by sites.middlebury.edu
April 3rd, 2011 at 4:31 pm
我认为黄春明把阿公和阿苍叫做“老人”和“孩子”的原因是他要强调年龄差异因为黄春明在故事其他的地方也强调年龄差异。在最后,两个人发火的事情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阿公说“这怎么可能呢?”的时候阿苍觉得他的意思是阿苍在说谎话。第二个原因是阿公和阿苍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孩子不停地说他真的买鱼回来了,在路上掉了,但是老人回答“那不是等于没买回来?”。这表现孩子觉得努力和诚实最重要,反而老人觉得成功最重要。这可能说明中国社会有随着年龄差异的矛盾。
April 3rd, 2011 at 4:34 pm
-路爱玛
March 21st, 2011 at 4:48 pm
我同意孔文莉和刘皓天的看法。我觉得作者是用“老人”和“孩子”的称呼来强调他们之间的年龄差别,也是用这称呼来表示所有的高山人。在我看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作者还要强调叙述这故事的角度。叙述者不是阿苍也不是阿公,是另外一个人。虽然我们能从故事里的对话来理解那两个人物,但是故事不是从他们的角度来叙述。我觉得的这很重要因为对我来说,这强调故事是客观的。我们读《风筝》或者《第二的母亲》,我们只能从故事里的一个人物来了解故事里的内容讲什么。从一个故事里的人物来讲故事会影响故事里的内容。读者也不能了解其他的人物的看法。
方盈欣
March 24th, 2011 at 11:39 pm
这也是很好的原因,谢谢!
March 21st, 2011 at 3:30 pm
对我来说黄春明在故事里常常把阿公和阿蒼叫做“老人”和“孩子”因为他要阿公和阿蒼代表所有的乡土人。 黄春明是乡土文学代表,所以他要解释住在乡土里的生活。那,《鱼》不只是阿公和阿蒼的故事,也是很多别人的。在故事里用了“老人”和“孩子”让更多人对这篇文章跟他们的生活有关系。 这把黄春明的小说变成更重要还有令更多人要看。
-孔文莉
March 24th, 2011 at 11:37 pm
很好的看法,这个回答了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