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十七岁的单车》最重要的人物是jian和guei (和她们的朋友。)我觉得他们的身份很容易解释,他们对电影的作用很清楚。但是,我觉得那个“城市 的女人” (其实她也是从农村来的,她也是普通的人)的作用比较复杂。你们觉得她在电影里表达什么?

阿成看其他的同学不管周同学的时候,他说这个看法是 “不知天高敌后的一句话。你不管他,你以为他要你管吗?你以为你是谁?” 你们觉得“好同学”真的有这个看法,还是虽然他们知道周同学要帮助但他们只不要帮他?

在《手》里,萧红用了很特别的叙述方法。虽然王亚明是故事里的主人公,但是萧红不用王亚明来叙述这个故事。他也没有用第三人称叙述。反而,他用了一个 “我”,王亚明的一个同学,来叙述了。这个在故事里有什么作用?

作者写了《鱼》的时候,他不但写了很多对话,而且没有清楚地说谁在说话。他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旺爷的看法是“不打不骂不成人”。因此,旺旺一做错爷爷就很厉害得打了旺旺。这样给孩子惩罚是非常不合适的。这样的惩罚是很传统,但是已经很落后了。因为爷爷这样打了旺旺,以后旺旺的心理问题会更严重。旺爷打旺旺的时候,他连一句话也没有说。因此,旺旺不知道爷爷为什么打他,他还不明白他为什么做错。再说,惠嫂让旺旺跟糊涂了,因为她想要给旺旺机会再一次咬她。这样,旺旺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的心理就非常糊涂。如果爷爷的惩罚是比较合适,旺旺不会有这样的心理问题。

我觉得欧里克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惠嫂的儿子的父亲连一次也没有提出了。我觉得作用是强调惠嫂和旺旺的关系。而且,我觉得作者想要告诉我们,惠嫂的选择都是他自己的,没有别人的影响。  

我们上课的时候提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什呢?旺旺的爷爷在故事最后的部分还在惩罚旺旺。好像旺爷很严格,但是他的残酷能不能算爱?他只在保护旺旺吗?

我们上课的时候他[讨]论过《第二的母亲》和《霸王别姬》的相似性。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方面是城[程]蝶衣非常像第二的母亲。两个都是为了[因为]贫困这个原因被戏院卖了[卖给戏院]。因为他们都是比较美的男人,他们非做女角不可。然后,他们两个都得跟大人老爷有性关系。因此,他们两个自己的性别变糊涂了。在我看来,问题是从北京戏[京剧]开始[的]。如果他们[谁?程蝶衣们还是京剧老板?指代不清楚]不需要做女角,我觉得他们的性别一定不会有这样的冲突。

我们班上课的时候,我们谈了很多关于宽恕地事。我记得有一个人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作者是不是故事里的哥哥?如果他真的是,写这篇文章是不是他最后讨宽恕的办法?在我看来,无论故事里的哥哥是不是作者,哥哥还最后得到了宽恕。虽然哥哥自己觉得毫无怨恨的宽恕不存在,但是看这篇文章的人一定很感动,最后觉得哥哥很可怜。我觉得这一方面是故事最有意思的特点。哥哥一开始的时候,是故事的反派,但是后来我们能够跟哥哥同情。我同一 唐爱琳写的,就是我们都做了坏事。这样,虽然哥哥不宽恕自己,我们能宽恕哥哥。因为哥哥那么认真地抱歉,反派成为英雄了。

我跟孔同学一样,我对这个故事最好奇的部分是最后的部分。叙述的人好像觉得那个“女人”最后的命运很悲惨,但是作者没有具体地说。你们同一不同一她地命运一定很悲惨?

故事说,弟弟完全忘却是对哥哥最后也是最重的惩罚。你们同一吗?你们觉得最重的惩罚是弟弟给哥哥还是哥哥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