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阿成之所以寫這篇小說的原因之一大概是他想主張人類的平等, 批評把人分類為不同的, 之間存在著根本矛盾的組。 首先, 我覺得阿成以 學生會作為故事背景很合適, 因為上學期間是人們之間的不平等非常明顯的一段時間。  阿成在故事的開頭就開始表示他對人們的區分的不滿。 他在第四段寫道: “好同學 與壞同學的根本區別在於, 壞同學並不歧視好同學, 而好同學卻始終堅持其是壞同學”; 通過這具有諷刺性的一句話, 阿成斷言著一組人的真的特性經常跟別人以為他們有的截然不同, 因此, 像”好同學” 和 “壞同學” 這樣的分類其實是沒有甚麼意義的。 除此之外, 阿成在故事裡也表示他對人們的冷漠與麻木的不安。比阿成的同學對周同學喝青視而不見更厲害的是, 阿成最開始認為自己因為是所謂的 “壞同學” 而無法勸周同學這個本來是一個 “好同學” 的人。這就表明了人們給自己創造的區分經常是非常不合理的。

有幾個同學已經說了, 《十七歲的單車》的主要人物是阿貴、小堅和他們的朋友。 然而, 這部電影裡另外還有一個很特殊的人物, 就是穿她老闆的高跟鞋的女佣 Qin。 你們認為 Qin 這個人物在電影中起了甚麼作用和有甚麼意義?  

這篇小說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一部分是那表達阿成對其同學說 「不用管他」 的反應的一段話 (「我厭惡……」)。你們覺得這段話反映了敘述者的甚麼思想?  

叙述者大多数时间用王亚明的姓名来称呼她, 但是在155页的第三段,他却将王亚明说成是 “这黑手人。” 你们觉得 叙述者为什么决定在这里用这个似乎表达没有同情心的称呼? 这有什么意义呢?

阿公一方面好像很想照顾并保护阿苍 (比如:他叫阿苍 “不要走那边边”; 又对阿苍说 “小心你的手。菅藳是会割伤手的。”; 而且,他常常还安慰阿苍)。 但另一方面,阿公对阿苍非常严格,甚至到带阿苍去做三年多的一个残忍木匠的徒弟的程度。你们觉得这个矛盾有什么意义呢?

我想谈谈“这样一来旺旺被妈妈搂着就有些受罪的样子,被妈妈摆弄过来又摆弄过去。有些疼。有些别扭。有些需要拒绝和挣扎的地方。”这几个句子的意义。母亲对孩子的爱应该是世间最美好纯真的感情;因此,作者用“疼”、“别扭”、“拒绝”和“挣扎”这些很刺耳的词来形容旺旺对母亲充满了爱心的行为的反应,使读者自己也感到别扭与痛苦。这几个简短有力的句子就表达了旺旺的亲生母亲已经失去了给旺旺那种美好纯真的母爱的机会;她只能通过那些“好玩的好吃的。。。。。。与电视广告几乎同步的好东西”给旺旺带来幸福。这也说明了现代化污染了孩子的天真。

我想谈谈几个同学提出的有关父母对孩子的爱与本故事的结尾的问题。首先,爱心可以通过许多方法来表达;父母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基础是其中一个。因此,依我看,作者描述旺旺父母的工作生活的时候,不只是批评现代化带来的产业化与物质化,也是断言因为现代化给发展中国家的人带来了这样一个复杂而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爱的表达,必然也会有很大的变化。的确,卖大学和买房子是现代的中国年轻人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所以,父母愿意极力在这些方面帮助孩子无疑是一种爱。然而,旺旺因为年龄还不够大,大概理解不了这种表达爱心的方式。他需要的则是一种可触知的爱,所以他才去找他从来没经历过的喂奶之爱心。具有讽刺性的是,不但旺旺没有镇里的人错认为他有的色情意识,而且故事的结尾意味着可能是惠嫂的性欲被旺旺的行为勾起了,因为母兽凶悍异常地吼这个意象除了母亲保护孩子,可能还有母兽发情的含义。从这个角度来看,再考虑到惠嫂好像没有丈夫或不跟他住在一起,本故事的两个主要人物在喂奶这个行动里寻找他们缺乏的基本而重要的感情:父母对孩子的爱或两性之间的亲昵。

本故事的叙述者好像没有给读者提供任何有关惠嫂儿子的父亲的信息。你们觉得这在故事中起了什么作用和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的母亲》的第一句话是 “人家都叫我作孤儿。”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合适的开头,因为叙述者在故事里其实当了两次孤儿:第一次是其亲生父母过世的时候, 第二次是其舒服[叔父]死亡而他与 “第二的母亲” 失去联系的时候。 然而,在故事的最后一句话,叙述者表示他为了同情像 “第二的母亲” 那样脆弱性格的人并诅咒压迫他们的那个不合理的制度而活下去。 换一句话说, “第二的母亲” 给了叙述者一个继续活着的理由。在我看来,“第二的母亲” 给叙述者这个活着的理由或动力,等于给叙述者生活本身。 因此,“第二的母亲” 真的能说[“可以说”更好]是叙述者的母亲; 而且,因为她在叙述者的生活中象征着一个理想、一个斗争,所以她会[“将”更漂亮]永远跟叙述者在一起。 从这个角度来看,因为叙述者认识了他 “第二的母亲,” 所以他再也不会当孤儿了。 很精彩的评论! 好漂亮的语句!

我想试图回答李在恩的问题: 弟弟是不是为了避免哥哥失[没/丢]面子而说他忘记了哥哥把风筝折断的事?  这是不是弟弟宽恕哥哥的方法? 我读这篇小说的时候就有李在恩提出的这种看法. 我认为很有可能, 弟弟听到了哥哥说起那风筝的事就知道哥哥在吃后悔药. 所以, 弟弟为了对哥哥表示尊敬说他不记得那件事, 免得哥哥屈尊讨他弟弟的宽恕. 具有讽刺性的是, 虽然弟弟这样做, 是出于善意, 想缓解哥哥的忧虑及羞耻感, 可是这却让哥哥更悲痛.

其實,我讀完了這篇小說跟康元山有一樣的反應,我也不懂為什麼第   二到第六個討論題都跟“同性戀”這個題目有關係。敘述者憐憫    他“第二的母親”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她得跟男性睡覺﹐而是因為她   做別人的玩偶才能掙點錢過日子。所以﹐我很好奇﹐想知道﹐現代的   中國人讀這篇小說時一般會把它和“同性戀”聯係在一起嗎? 為什麼?     巴金寫這篇小說的那個時代的中國人呢?

在昨天的課上﹐張老師給我們解釋了“沒出息”這個詞﹐說是跟每天都玩著﹑笑著﹑吃著糖﹐做這樣所謂的無效益的事有關係的一個概念。因此﹐我覺得童年本身與“沒出息”這一概念是分不開的。換一句話說﹐如果沒有游戲﹐沒有玩意兒﹐沒有閒暇﹐這還能說是童年嗎?–我想不可以吧。 所以﹐我的問題就是﹐魯迅是不是想通過這個動人的故事批評“沒出息”這個概念並且主張童年的尊嚴與重要性?

我是欧里克,希望本学期的前两天大家都过得很好!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