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故事里最有意思的一部分就是叙述者说,“后来一次出公差,在火车上那位同事告诉我, 你看到的那些问题大家都看出来了,但不说”。叙述者形容的是人们常常麻木的现象。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题目。如果一个人看到坏事,是不是他们的责任做什么?如果他们什么都不做,我们还可以怪他们吗?人们到底有什么帮其他人的责任?这些问题都很难回答。其实,一般的“好”人还会有的时候有一点麻木。这个让他们坏人吗?在我看来,阿成用好坏同学,这个对比,来分析麻木的现象。因为只有叙述者(一个坏同学)帮助周同学,所以我认为阿成要让读者思考好,坏的帽子。好人可能不怎么好,坏人不怎么坏。  

好像电影里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不太好。同学们的关系怎么样?老板和雇员的关系怎么样?儿子和父亲的关系怎么样?电影有没有好的关系?如果没有的话,为什么?

叙述者好像是故事唯一的对周同学不麻木的人。 为什么?如果他是个坏同学,为什么还愿意帮周同学?好同学,坏同学到底有什么意思?

王亚明的手蓝的,黑的,又好像紫的。校长却有化石一般透明的手。为什么有这样的对比?如果有特别的意义,为什么用手来说明这个意义?

小孩子为什么觉得老人以为他在骗他?老人说他完全相信孩子说的话之后,孩子为什么还不相信?他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篇课文让我考虑什么是公平的惩罚。 在我看来,旺旺受到的惩罚未免太严格了。 虽然他咬惠嫂的时候不算“正常”的行为,可是他的所作所为没有什么严重的结果[“后果”更好]。再则惠嫂是被他咬的,可是甚至她也不生他的气。问题就是为什么旺爷惩罚旺旺惩罚得那么严格。我认为这个情况跟社会的要求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旺旺是旺爷的孙子,所以他的行为跟旺爷也有关。对旺爷来说,断桥镇的人看旺旺的所作所为就觉得是旺爷教他的。无论这个是不是真的,旺爷还觉得非常丢脸了。可能在中国比较传统的社会中,惩罚跟面子有密切的关系[非常深刻精彩的分析!!!]。  

旺爷说,“不打不骂不成人”的一句话很有意思。如果你字面地看这句话,我认为不一定有道理。有很多没有受到痛打和责骂的人还成为非常好的人。在我看来,句子的含蓄的意思是没有通过痛苦,比较难的经理就没办法成为成熟的人。因为我这样看这句话的意思,所以我认为用这样的推理解释旺爷对旺旺的惩罚不合适。旺旺做的事情一定不好,可是他是小孩子,再则惠嫂没有生他的气。我认为旺爷对他太严格了。  

旺爷跟惠嫂谈话的时候说,“我从来都没有和他说过那些,从来没有。 都是现在的电视教坏了”。你们对他说的有什么看法? 他说的有道理吗?现代的电视和电子仪器对小孩子有什么影响?带来好处吗?弊病呢?

在我看来,巴金用的伏笔有两个作用。首先,用伏笔让巴金用比较简单的词来形容故事的意义。如果可以明白伏笔真正的意思,就可以明白故事的大意。用比较简单的词也让更多人看得懂故事。巴金的读者就更广泛了。用伏笔第二的[个]作用是让巴金谈比较敏感的题目。如果巴金那个时候直率地谈同性恋的题目,大概会受到批评,书就会被禁止。可是用伏笔让他谈这个敏感的题目,也让读者思考社会的问题。

故事里的“妈妈”对小孩子一定有好的影响,让孩子的生活快乐了。你们觉得小孩子对妈妈有什么样的影响?他也让她的生活快乐吗?

在我看来,故事里的弟弟做一个蝴蝶的风筝很有意义。蝴蝶是一种特别的动物,因为他们从一个很小、比较难看的毛虫变成一个非常美丽的蝴蝶。就是因为蝴蝶有时间长大、发展,所以能变成很一个美丽的动物。弟弟跟蝴蝶很相似。虽然成年人还在玩游戏、放风筝可能是没出息的,可是弟弟还在长大,他玩游戏、放风筝对他有好处。毛虫和小孩子[小孩子和毛虫]一样需要长大、发展的空间。哥哥把弟弟的风筝折断说明哥哥不重视弟弟的童年,没有给他长大、发展的空间。 弟弟做的风筝是一个蝴蝶让这个想法更清楚。 ———————————————— 非常精彩的评论,非常有见地(insight)的想法!

在我看来,哥哥不要弟弟成为没出息的人。那就是他把弟弟的风筝折断的原因。如果你是哥哥,不要弟弟成为没出息的人,你就会做什么?会对弟弟怎么样?为什么?

[我]是柯碧琳。我不相信[真不敢相信]除了我们二年纪,三年纪的朋友以外,是我们最后的中文课!我很兴奋跟你们最后一次说,学中文!:)